| 【出版機構】: | 中研智業研究院 | |
| 【報告名稱】: | 中國新能源汽車現狀動態與前景規劃分析報告2023-2029年 | |
| 【關 鍵 字】: | 新能源汽車行業報告 | |
| 【出版日期】: | 2023年5月 | |
| 【交付方式】: | EMIL電子版或特快專遞 | |
| 【報告價格】: | 【紙質版】: 6500元 【電子版】: 6800元 【紙質+電子】: 7000元 | |
| 【聯系電話】: | 010-57126768 15311209600 | |
第一章 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概述
1.1 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和分類
1.1.1 新能源汽車的定義
1.1.2 新能源汽車的五大類型
1.1.3 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分類
1.2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概述
1.2.1 混合動力汽車的定義
1.2.2 混合動力汽車的分類
1.2.3 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歷程
1.2.4 混合動力汽車的缺點
1.3 純電動汽車概述
1.3.1 純電動汽車的定義
1.3.2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原理
1.3.3 純電動汽車的實例
1.3.4 純電動汽車的優勢
1.4 燃料電池汽車概述
1.4.1 燃料電池汽車的定義
1.4.2 燃料電池汽車的實例
1.4.3 燃料電池汽車的優點
1.4.4 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正快速發展
1.5 太陽能汽車概述
1.5.1 太陽能汽車的定義
1.5.2 太陽能在汽車上的主要應用途徑
1.5.3 太陽能汽車的實例
1.5.4 太陽能汽車的劣勢
1.6 其他新能源汽車及其特點
1.6.1 天然氣汽車和液化石油氣汽車
1.6.2 醇類汽車
1.6.3 氣動汽車
1.6.4 以植物油為燃料的汽車
第二章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環境分析
2.1 世界及中國能源現狀
2.1.1 世界能源發展現狀
2.1.2 世界能源形勢的特點
2.1.3 中國能源現狀和分布狀況
2.1.4 中國能源存在的問題
2.2 汽車工業面臨的能源危機
2.2.1 能源問題是全球汽車工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2.2.2 能源問題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長期發展
2.2.3 中國汽車工業能源消耗量大的因素
2.2.4 中國能源危機下的汽車消費困局
2.2.5 2023年中國調整汽車消費稅應對能源危機
2.3 汽車環保問題
2.3.1 中國汽車排放污染問題形勢嚴峻
2.3.2 中國汽車污染的狀況分析
2.3.3 中國機動車污染的監督與管理
2.3.4 中國汽車環保問題的解決對策
2.4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機遇
2.4.1 新能源汽車對中國汽車工業意義重大
2.4.2 中國汽車處于能源動力技術變革的的戰略機遇期
2.4.3 中國的資源和能源狀況適合發展新能源汽車
2.4.4 中國具有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后發優勢
2.4.5 奧運會與世博會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新契機
第三章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3.1 世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概況
3.1.1 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究現狀
3.1.2 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動態
3.1.3 日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
3.1.4 國外值得借鑒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經驗
3.2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3.2.1 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3.2.2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的重要進展
3.2.3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現狀
3.2.4 2023年開創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
3.2.5 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析
3.3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背景解析
3.3.1 新能源汽車進入鼓勵產業目錄
3.3.2 新能源汽車生產運作開始受管理
3.3.3 有能力獲得準生證的企業不會太多
3.3.4 沒有整車制造資質的企業面臨困境
3.3.5 即將實施的“全免購置稅”存在質疑
3.4 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4.1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有明確方向
3.4.2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阻滯因素
3.4.3 中國新能源汽車存在的瓶頸
3.4.4 國內新能源汽車價格偏高
3.5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策及戰略
3.5.1 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
3.5.2 中國新能源汽車資金運作的對策
3.5.3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科技對策
3.5.4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選擇
第四章 混合動力汽車
4.1 世界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
4.2 全球混合動力車市場總體分析
4.2.1 混合動力汽車國際市場銷售情況
4.2.2 跨國公司角逐混合動力車市場
4.2.3 汽車廠商大力削減混合動力車制造成本
4.2.4 世界混合動力車市場主要車型
4.2.5 2023年全球混合動力車銷量將突破200萬輛
4.3 中國混合動力車的發展
4.3.1 中國發展混合動力車最適合國情
4.3.2 我國混合動力汽車行業發展回顧
4.3.3 2023年中國混合動力車發展狀況
4.3.4 中國進入混合動力車產業化關鍵時期
4.3.5 混合動力我國汽車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4.4 中國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研究
4.4.1 中國混合動力汽車整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
4.4.2 混合動力汽車核心技術和面臨的攻關難題
4.4.3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控制策略
4.5 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4.5.1 成本和價格偏高
4.5.2 關鍵技術含量低
4.5.3 國家對產業鏈支撐不完善
4.5.4 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策略
4.6 混合動力車的前景及趨勢
4.6.1 混合動力汽車是最適宜長遠發展的新能源汽車
4.6.2 2023年全球混合動力車市場將達2500萬輛
4.6.3 2025年歐洲上路新車都將是混合動力
4.6.4 未來混合動力車的發展趨勢
第五章 純電動汽車
5.1 世界純電動汽車的發展
5.1.1 世界純電動汽車歷史沿革
5.1.2 世界純電動汽車企業兩個階段的發展
5.1.3 世界國家及地區的純電動汽車發展
5.2 中國純電動汽車的發展
5.2.1 中國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歷程
5.2.2 中國純電動汽車已具備產業化基礎
5.2.3 中國純電動汽車產業化仍需時日
5.2.4 中國純電動汽車企業產業化概況
5.2.5 2024年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量預測
5.3 純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動態
5.3.1 超快充電技術
5.3.2 電池與電容相結合技術
5.3.3 CTC電車蓄電池和360度聚光太陽能電池車載充電技術
5.3.4 電動輪技術
5.4 中國發展純電動汽車的瓶頸
5.4.1 技術爭議
5.4.2 運行經濟性
5.4.3 基礎設施裝備
5.4.4 政府政策支持
5.5 中國純電動汽車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5.5.1 純電動汽車成本過高可通過三種渠道解決
5.5.2 解決電能生產環節的污染未來可依賴綠色電力
5.5.3 電池壽命及廢棄電池的污染問題寄望技術進步
5.5.4 充電設施的建設尋求合作共贏
第六章 燃料電池汽車
6.1 世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概況
6.1.1 歐洲
6.1.2 美國
6.1.3 日本
6.1.4 國外燃料電池汽車政策扶植情況分析
6.2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6.2.1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研發的起步
6.2.2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取得長足發展
6.2.3 2022年中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國家標準編制啟動
6.2.4 中國燃料電池城市大客車可望率先實現產業化
6.3 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策略及前景趨勢
6.3.1 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建議
6.3.2 燃料電池汽車的前景
6.3.3 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趨勢
第七章 其它新能源汽車
7.1 天然氣汽車(NGV)和液化石油氣汽車(LPGV)
7.1.1 天然氣汽車和液化石油氣汽車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7.1.2 天然氣汽車和液化石油氣汽車市場因素分析
7.1.3 天然氣汽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1.4 液化石油氣汽車發展的建議
7.2 甲醇汽車
7.2.1 國外甲醇汽車發展停滯的原因
7.2.2 中國甲醇汽車及配套項目研發進入產業化
7.2.3 中國甲醇汽車的大力推廣指日可待
7.2.4 中國甲醇汽車存在的問題
7.3 二甲醚汽車
7.3.1 中國二甲醚汽車的研發概況
7.3.2 中國將發展二甲醚公交車
7.3.3 二甲醚汽車的發展前景
7.4 太陽能汽車
7.4.1 光伏產業的發展為太陽能汽車奠定了基礎
7.4.2 世界太陽能汽車的研究歷史
7.4.3 中國太陽能汽車的發展
7.4.4 中國太陽能汽車的實用化對策及前景
第八章 主要汽車廠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8.1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1.1 公司簡介
8.1.2 上汽新能源車研發躋身國內先進水平
8.1.3 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未來戰略
8.2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8.2.1 公司簡介
8.2.2 一汽集團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成果
8.2.3 一汽集團深度混合動力技術是主線
8.3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8.3.1 公司簡介
8.3.2 奇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8.3.3 奇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及前景
8.4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8.4.1 公司簡介
8.4.2 長安新能源汽車達國際領先水平
8.4.3 長安混合動力汽車的自主開發
8.5 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8.5.1 公司簡介
8.5.2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技術優勢突出
8.5.3 比亞迪新能源車策略分析
8.6 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8.6.1 公司簡介
8.6.2 東風電動車公司的發展歷程
8.6.3 東風主打中度混合動力客車與純電動小巴
第九章 車用替代燃料的發展
9.1 煤直接液化(CTL-CDD)和煤間接液化合成油(CTL-FTD)
9.1.1 煤直接液化簡述
9.1.2 煤間接液化簡述
9.1.3 中國煤直接液化工藝的研發
9.1.4 中國煤間接液化技術的研發
9.2 甲醇
9.2.1 甲醇作為車用燃料的可行性分析
9.2.2 中國甲醇市場發展現狀
9.2.3 中國甲醇燃料的研發概況
9.2.4 價格差與實用性推動中國甲醇燃料需求旺盛
9.2.5 2024年我國車用甲醇需求預測
9.3 二甲醚(DME)
9.3.1 二甲醚作為車用燃料的可行性分析
9.3.2 中國二甲醚產能快速擴展
9.3.3 中國二甲醚存在產能過剩隱憂
9.3.4 中國二甲醚發展面臨銷售難及標準缺失等難題
9.3.5 2024年中國二甲醚在車用市場的需求預測
9.4 生物質燃料
9.4.1 生物質燃料的發展概況
9.4.2 燃料乙醇的研發
9.4.3 生物柴油的研發
9.4.4 生物質合成燃料的研發
第十章 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的研發
10.1 車用鋰電池
10.1.1 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較為理想的車用蓄電池
10.1.2 車用鋰電池技術的產業化動態
10.1.3 車用鋰電池技術還需進一步發展
10.1.4 車用鋰電池技術發展前景廣闊
10.2 車用燃料電池
10.2.1 燃料電池概述
10.2.2 中國車用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
10.2.3 困擾車用燃料電池推廣的成本問題
10.2.4 車用燃料電池的發展前景
10.3 車用鎳氫電池
10.3.1 鎳氫電池是近期和中期新能源車用首選動力電池
10.3.2 世界車用鎳氫電池的研發概況
10.3.3 中國車用鎳氫電池的發展動態
10.3.4 車用鎳氫電池正迎來發展機遇
第十一章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前景趨勢分析
11.1 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11.1.1 未來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景的預測
11.1.2 世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
11.1.3 世界國家及地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11.2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11.2.1 中國未來政策環境將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發展
11.2.2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廣闊
11.2.3 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附錄
附錄一: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圖表目錄:
圖表 2022年全球及主要國家能源消費現狀
圖表 2010-2022年世界化石能源的儲采比
圖表 我國歷年來各類能源消費比重
圖表 我國石油儲采比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較
圖表 我國煤炭儲采比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較
圖表 我國天然氣儲采比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較
圖表 2023年3月1日我國乘用車(含SUV)消費稅率調整變化
圖表 2023年1-3月我國各類型汽車產量數據統計
圖表 1997-2023年3月全球混合動力汽車前三暢銷品牌銷量圖
圖表 1997-2023年3月豐田公司混合動力汽車各車型銷量表
圖表 2000-2023年3月美國混合動力車銷量表
圖表 發改委混合動力汽車目錄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1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2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2下的車輛性能指標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3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3下的車輛性能指標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4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5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5下的車輛性能指標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轎車系統匹配技術其它方案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客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1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客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1下的車輛性能指標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客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2
圖表 我國混合動力客車系統匹配技術方案2下的車輛性能指標
圖表 國外10種純電動車第一階段的基本情況
圖表 日本下一代車輛燃料行動計劃中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發展的預期和目標
圖表 美國燃料電池汽車稅收減免政策中基于車總重的稅收抵免額
圖表 美國燃料電池汽車稅收減免政策中基于燃料效率的稅收抵免額的增加額
圖表 美國乘用車燃料經濟性標準
圖表 美國輕型卡車燃料經濟性標準
圖表 1999-2022年我國LPGV與CNG歷年保有量變化趨勢
圖表 我國加氣站分布及保有量
圖表 天然氣汽車燃燒室部件蝕磨情況
圖表 光伏電池產量及其發電成本
圖表 常規光伏系統的組成
圖表 太陽能擬開發車型基本參數
圖表 太陽能車型功率供需比較
圖表 幾種車用燃料的能量密度
圖表 甲醇和二甲醚與傳統燃料的主要特性比較
圖表 甲醇和汽油的危害比較
圖表 各種燃料加注站費用和燃料價格
圖表 各種汽車燃料非常規排放致癌物比較
圖表 甲醛尾氣氧化處理試驗
圖表 甲醛和甲醇尾氣氧化處理試驗
圖表 甲醇應用于汽車燃料的不同方案及技術經濟性能對比
圖表 二甲醚與柴油物化性能比較
圖表 生物燃料與汽油、柴油的主要性能對比
圖表 2023年3月初美國生物燃料數據統計
圖表 2016年中國新建生物燃料項目情況一覽表
圖表 EV蓄電池關鍵技術數據與美國先進蓄電池指標比較
圖表 主要鋰離子電池廠商研發與生產概要
圖表 電動車用大容量NI-MH動力電池性能情況對比
單位官方網站:http://m.szjac.net
中研智業研究院-聯系人:楊靜 李湘
中研智業研究院-咨詢電話:010-57126768
中研智業研究院-項目熱線:15311209600
QQ咨詢:908729923 574219810
免費售后服務一年,具體內容及交付流程歡迎咨詢客服人員。
|
聯系方式
|
| 機構簡介 引薦流程 品質保證 售后條款 投訴舉報 常見問題 |
| 聯系人:楊靜 電子郵箱:zyzyyjy@163.com yj57126768@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東路19號中國鐵建大廈 Copyright 2010-2035 zyzyy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 中研智業研究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7517號 |
![]() |